新型智庫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重要支撐,承擔著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對外交流等重要功能。六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要建設一批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高端智庫,重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智庫建設要把重點放在提高研究質量、推動內容創新上。要加強決策部門同智庫的信息共享和互動交流,把黨政部門政策研究同智庫對策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和推動智庫建設健康發展、更好發揮作用。
近年來,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建設智庫熱情很高,從中央到地方均出臺了推動新型智庫建設和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政策文件,為各類智庫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地方社科院作為地方黨委、政府的“思想庫”、“智囊團”,承擔著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出謀劃策、提供決策的重要職責,應以應用對策研究為導向,加強基礎理論研究與創新,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理論支持,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務大局。
智庫建設有兩大法寶,即優質平臺和人才隊伍。有平臺,就可以迅速聚集各方人才,選準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優勢性的重大選題,展開深入研究,并迅速拿出研究成果,以此不斷提升智庫的政策影響力、學術影響力和輿論影響力。有人才,平臺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因此,地方社科院必須創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競爭的良好環境,凝聚一批學術造詣深厚、學術品格端正的高端人才,帶動一批學識淵博、勇于開拓的青年學者,逐步建立起專兼結合、引用并舉、梯次優化、結構合理的人才體系。
智庫功能是社科院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提升社科院政策影響力、學術影響力和輿論影響力的重要通道。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部門,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簡稱“陜西院”)近年來在智庫建設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與中央提出的加強新型智庫建設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也因此錯失了不少發展機會。比如,中央作出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后,陜西院雖然在全國第一家創辦了《新西部》雜志,但在學術研究方面并未形成優勢,也沒有涌現出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反倒是讓西北大學走在了前頭。西北大學通過成立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院,出版綜合性年度報告《中國西部發展報告》,在西部大開發研究方面形成了很強的研究實力和很大的學術影響力。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舉行以后,各地也是聞風而動,各種形式的論壇、研討會連續舉辦,相關研究機構陸續掛牌。在省外,北京林業大學成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院;鄭州大學成立了黃河生態保護與區域協調發展研究院;蘭州財經大學成立了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蘭州大學不僅成立了黃河流域綠色發展研究院,還參與協辦了“2020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甘肅)論壇”。在省內,西北大學成立了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西安工程大學成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2019年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舉行研討會,并發布“楊凌共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宣言”;韓城市也舉辦了“黃河文化與黃河流域城市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但是,在各地研究研討如此聲勢浩大的背景下,陜西院的聲音并不突出,成果也不突出。
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內容非常豐富,也為社科研究提出了很多研究選題,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到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再到對延安精神和西遷精神的強調,為陜西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的熱潮中,陜西院的專家學者在權威媒體陸續發表了多篇研究成果,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可以看做是陜西院推進智庫建設的新氣象新作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期待陜西院能夠采取更切實的措施,加大優質平臺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力度,通過推出更多有價值的對策應用型研究成果,做大做強智庫角色形象,在陜西加強新型智庫建設中占據一席之地。
(責任編輯 石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