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1qf2x"></code>
    <pre id="1qf2x"><span id="1qf2x"></span></pre>
  1. <thead id="1qf2x"><option id="1qf2x"></option></thead>
    <th id="1qf2x"><sup id="1qf2x"></sup></th><strike id="1qf2x"></strike>
  2. <strike id="1qf2x"></strike>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論新著 >> 正文
          以城鄉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2022-08-24 07:38:30 來源:澎湃新聞

          振興鄉村,不能就鄉村論鄉村,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指出:“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互促互生。要把鄉村振興起來,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好?!苯陙?,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按照城鄉同步、產城融合、全面統籌的思路,成立“鄉村振興爭先領跑”5個專項工作小組,建立健全促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方面統籌發展工作機制,積極推動城鄉深度融合發展,以城鄉融合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

          推動鄉村振興,必須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基層黨組織把廣大農民群眾凝聚起來,形成強大合力。近年來,安源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推進農村的組織、制度、管理、保障等建設,加強村黨組織對村級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同時,不斷完善“黨建+”模式,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力量。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暢通城鄉要素循環、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安源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一招,通過落實技改投資獎勵、入企指導幫扶等措施,支持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加快推進焊材、陶瓷、機械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根據資源稟賦,推動“農業+文化+旅游”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特色鄉鎮企業不斷涌現,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關鍵靠人才。安源通過實施人才返鄉入鄉合作交流機制、“雁歸工程”等,著力吸引本土人才;通過建立城市人才入鄉合作交流機制等,對外廣招英才;以精細化服務加快培養農業科技人才,解決制約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問題,打通農村電商助力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通過多層次、立體式人才保障和激勵政策,讓各類人才在農村大顯身手,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安源人文積淀深厚,紅色革命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長期以來,我們堅持把傳承紅色基因與鄉村振興相結合,通過積極搭建平臺、豐富文化載體、發展紅色旅游、講好紅色故事,提振了鄉村的文化自信,起到了凝聚人心、淳化民風的作用,為鄉村振興培育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今年是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勝利100周年,抓住契機把紅色資源融入發展實踐中,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能夠為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提供精神支撐。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的優勢和財富,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才能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安源立足轉型發展實際,創新“礦山修復+產業植入+數智治理”方式,通過引入社會資本,一體化推進生態修復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將地處青山鎮的廢棄礦山打造為集工業文化體驗、生態修復、科普研學、戶外運動于一體的生態文化旅游基地,在此基礎上推動鄉村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在提高鄉村“顏值”、農民收入的同時,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振興鄉村,不能就鄉村論鄉村,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我們將繼續著力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讓發展振興的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為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 王順利)



















          63K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所有版權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99

            <code id="1qf2x"></code>
            <pre id="1qf2x"><span id="1qf2x"></span></pre>
          1. <thead id="1qf2x"><option id="1qf2x"></option></thead>
            <th id="1qf2x"><sup id="1qf2x"></sup></th><strike id="1qf2x"></strike>
          2. <strike id="1qf2x"></strike>